多地谋划“国家级都市圈”,入场券归谁?
时间:2025-06-16 17:43:06来源:国是直通车
都市圈规划建设,有了新的动向。

上周,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调研时指出,抓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编制,更好融入东北城市群。

此前在5月29日举行的吉林省委常委会上,审议通过了《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决定按程序上报。

按照常规流程,《都市圈发展规划》会报请国家发改委批复。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后,再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印发实施。

外界常把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的都市圈,称作“国家级都市圈”。截至目前,“国家级都市圈”共有17个。

省委书记高频部署

官方尚未公布《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

4月23日举办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长春市报告了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编制情况,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人民政府围绕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思路进行了深入交流。

按照吉林省统计局公布的2024年数据,这5个城市相加起来,地区生产总值占了全省的约79%,人口则占了约74%。

近期长春都市圈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有两个点值得注意:

一是规划编制速度较快。

今年3月17日,吉林省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领导小组有关工作规则,结合上级相关要求及前期工作情况,就高标准做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编制等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此后,领导小组在4月1日和4月26日举行会议,分别要求“务实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推动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加快取得务实成效”。

5月20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经会议充分讨论,决定将《规划(送审稿)》修改完善后,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二是省委书记高频次部署。

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统计,2月份以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通过不同形式对长春都市圈规划建设相关问题进行部署,次数达到20余次。

3月15日、4月15日、4月16日、4月18日,黄强分别到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和辽源市,就规划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等问题进行调研。

在调研中,黄强多次指出,要从根本上避免“大城市病”,坚决避免出现“鬼城”。

4月30日的省委专题会议上,黄强强调,坚持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高质量规划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真做规划、做好规划,决不能不如古人、不如洋人、愧对后人。

在《学习时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黄强表示,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辐射带动全省,注重挖掘省内各地发展潜力,推动形成融合发展格局。

规划编制完成之后,下一步要做什么?

5月29日的吉林省委常委会明确,要坚持交通先行,谋划建设一批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基础设施。

目前,长春到辽源等地暂未开通高铁。据12306网站查询,现在从长春站到辽源站,搭乘火车至少需要耗时2小时44分钟。

黄强在一次调研中指出,要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构建以时速350公里为主、局部时速400公里的高铁网络,努力实现长春到省内各市(州)均通高铁。

下个“国家级都市圈”会是哪儿?

2019年2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的17个都市圈发展规划分别是: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杭州,沈阳,郑州,广州,深圳,青岛,济南,合肥,厦漳泉和石家庄。

大部分都市圈的范围均在本省行政区内,只有两个跨省特例:南京都市圈的范围除了南京市和本省其他地市的区县,还包括安徽的部分区县。重庆都市圈的范围,则包含了四川省广安市全域。

长株潭和厦漳泉两个都市圈也较为特殊。它们没有沿用“1个中心城市”的惯常做法,而是各自将3个城市融为一体。

从国家发改委复函时间来看,2021年3个,2022年4个,2023年7个,2024年2个,2025年1个。

有分析文章称,“国家级都市圈”的扩充在放缓,审批政策在收紧。

然而有迹象表明,目前的情况符合预期。

今年3月,山东官方在回复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关于“大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建议时提及,“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培育18个都市圈。

这个数字和目前已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数量基本吻合。

此外,中央部署的行动计划中,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是重大行动之一。

国务院于去年7月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依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培育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现代化都市圈。

接下来,哪些地方能够跻身“国家级都市圈”,备受外界关注。

2022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曾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其中明确“1+8”的行政范围。到2024年,上海大都市圈扩容为“1+13”。目前尚未有上海都市圈相关规划被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的消息传出。

广东曾在2023年10月一次印发5个都市圈发展规划,除了已获复函同意的广州和深圳都市圈,还包括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和湛茂都市圈。

今年1月,北京市市长殷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将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编制出台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5月举行的2025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也聚焦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等方面。

梳理国务院批复同意的各地2021-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等文件可以发现,还有一批都市圈将被培育或推进建设,包括:乌鲁木齐都市圈、哈尔滨都市圈、昆明都市圈、南昌都市圈、贵阳都市圈、兰白都市圈、西宁—海东都市圈等。

部分都市圈规划即将到期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对于部分都市圈也很特殊。

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等都市圈规划,规划期都是到2025年,今年即将到期。

有些都市圈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已在谋划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南京都市圈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把握“十五五”规划和新一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契机,认真研究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和重要事项,启动天长-六合省级毗邻地区综合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推进省际接壤处基层治理一体化。

5月15日,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了《成都都市圈“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总体思路》等文件,从“九个更加注重”明确提升方向,包括更加注重发挥成都极核引领和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等。

此外,成都都市圈“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区域专项规划即将启动编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高国力等人撰文指出,面向“十五五”,要按照《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有关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发展实际,有序推进都市圈规划评估、修编,因地制宜、突出效率、提升品质、加强协同,着力提效交通通勤圈、打造产业协作圈、构建品质生活圈、建设统一市场圈。

标签:

最新
  • 多地谋划“国家级都市圈”,入场券归谁?

    都市圈规划建设,有了新的动向。上周,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调研时指

  • 福建霞浦小渔村上演“妈祖走水”庆端午

    5月31日,时值端午节,素有妈祖行宫之尊美誉的松山天后行宫所在地—

  • 黄淮海“吨半粮”大面积单产提升座谈交流活动在山东德州举行

    黄淮海吨半粮大面积单产提升座谈交流活动28日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 股票中GDR是什么意思?股票中GDR的介绍

    股票中的 GDR 是全球存托凭证(Global Depositary Receipt)的缩

  • 科创板企业前瞻布局 点燃低空经济“新引擎”

     近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在政策与技术双重推动下

  • “五一”假期中国超六千万人次走进博物馆创新高

    今年五一假期,文博场馆人气高涨。中国国家文物局6日公布数据,五一

  • 专家:助听器验配领域亟待规范 保护听力勿熬夜、远离噪音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听力损失的人群占比不断提升。中国听力医

  • “清欠行动”再升级,国务院作出部署

    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多年来是困扰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头疼事。3

  • 全国政协委员赵宏:我们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好时候

    Play Video视频:【两会30秒】赵宏:我们赶上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

  • 从日记博物馆看中部冷链物流发展

    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院数量达100多家,素有百馆之城之称。其中有一家特

  • 1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季节性回落

    中新社北京2月1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2日发布

  • (新春走基层)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福建柘荣太子参产业发展绽放新活力

    中新网宁德2月4日电 (林榕生 马启晨 袁永强)今年56岁的吴国冬,

  • 黑龙江:2024年制造业增速2.7% 工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中新网哈尔滨1月25日电 (记者 姜辉)日前,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工

  • 荒漠重生︱草方格里的绿色奇迹(第一集)

    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 12月2日至13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

  • 中国财政部就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及实施政策公开征求意见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借鉴国际经验,结合

  • “陕农优品”飘香大湾区 陕西8大产业链企业亮相广州

    中新网广州11月30日电 (记者 蔡敏婕)陕农优品,陕亮羊城。第21届

  • 旅游
    • 进博面对面丨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开放的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 武汉:科创底色的铸就之路

    • 多措并举实现外资指标争先晋位

    • 人工智能双刃剑,如何把好“安全关”?